上海兽医研究所发现非洲猪瘟病毒新型毒力基因

发布时间: 2023-04-18 来源 :动物生物安全共性技术团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共性技术团队与国内其他单位合作,发现一种非洲猪瘟病毒新型毒力基因,解析了其抑制宿主抗病毒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烈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庞大,至少可编码150种病毒蛋白,功能未知的蛋白超过50%。这给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

该研究筛选并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的免疫抑制基因 I73R ,深入研究了I73R蛋白调控宿主抗病毒蛋白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I73R蛋白在病毒感染早期定位于细胞核,发挥核酸结合特性,通过抑制宿主信使核糖核酸出核,从而广泛抑制宿主抗病毒蛋白的合成。体内致病性研究显示,缺失 I73R 基因的重组病毒完全丧失对家猪的致病性,表明 I73R 是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的主要毒力基因之一。上述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抑制宿主抗病毒蛋白合成的一种新机制,进一步阐明了非洲猪瘟病毒分子致病机制,为非洲猪瘟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中央公益性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支持。上海兽医研究所刘英楠博士和华中农业大学沈洲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兽医研究所陈鸿军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彭贵青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王衡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ASFV I73R抑制宿主蛋白合成的示意图

论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023125/



上一篇:上海兽医研究所解析蜱血淋巴细胞外囊泡成分及其被唾液腺和卵巢内化特征 下一篇: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抗感染药物团队在天然α-倒捻子素衍生物结构改造及抗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微信关注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