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基于多株特异性识别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单克隆抗体,成功开发出一种免疫层析试纸条(ICS),用于FIPV病原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引起的高度致死性免疫介导疾病。FIPV临床毒株高度变异,且疫苗免疫可能引发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效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FIP。因此,FIPV的早期诊断对FIP的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在FIP病原学诊断中,猫肠冠状病毒(Feline enteric coronavirus,FECV)是重要干扰因素,但目前缺乏理想的检测方法区分FIPV和FECV。在临床检测中,由于FECV无致病性,而FIP病例通常伴随渗出性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检测这些渗出液中的FIPV可为FIP确诊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开发一种快速检测FIPV病原的方法,以替代传统的RT-PCR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通过筛选和制备特异性优良的抗FIPV N 蛋白单克隆抗体,组装并优化胶体金标记条件及纯化工艺,成功开发出ICS。该试纸条具有高特异性(无交叉反应)、高灵敏度(检测限TCID50=103.8/mL)和良好稳定性(6个月有效期),与RT-PCR检测相比,结果符合率高。它为早期干预和疾病控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该试纸条具有快速(15min)、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经临床样本验证,其检测结果与传统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高,且时效性和可及性更强,为临床提供了简便且低成本的FIP诊断工具,为猫冠状病毒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便捷手段。
FIPV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筛选
FIPV ICS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淼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兽医研究所刘光清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